[0图] "儒"的自我理解:荀子说儒的意义
作者: 暂无 出版日期:2009-01-01 关键词: 荀子    先秦 
描述:不管"儒"字在字源上的原始意义如何,从学术史的观点来看,战国时代的其他学派对"儒"的思想刻画,已经鲜明地呈现出儒家的思想特质;而战国儒学在运用"儒"字上所表达的自我理解,更突出显现了"何为儒之人格,何为儒家的学说宗旨"在当时的通行理解.尤其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荀子对"儒"的理解,作为战国时代评论各家"儒"的总结性代表,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儒家因应秦的统一的时代即将到来的新的追求.
[0图] "佛""儒"之间的梁漱溟
作者: 暂无 出版日期:2010-01-01
来源: 档案时空
关键词: 印度哲学  代表人物  北京大学  乡村建设  文化名人  梁漱溟  传奇色彩  中国现代 
描述: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梁漱溟作为一代宗师,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仅中学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7年,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山东7年,梁漱溟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代表人物,是个有个性、有骨气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始终说真话,长年茹素且不蓄发,被人称为"不穿袈裟的和尚".
"传承儒学适应当代文化強国圆中国梦"
作者: 冯文玮   出版日期:2014-01-01 关键词: "中国梦"儒学智慧  国民素质  核心价值观 
描述:"中国梦"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实现这一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是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因为"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国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相似,都有着最为悠久丰富、最为连续完整的历史记录。五千年来,中国虽历尽磨难坎坷,却仍然不屈不挠,没有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沉沦、消亡,并以一个巨人的形象屹立在世界东方,所依赖的力量与其久远传承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也是侨居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我们在侨居国,传承了儒学及祖先勤俭持家
[0图] "以学为中心"之初中体育教学
作者: 暂无 出版日期:2015-01-01 关键词: 初中体育实践教学  研究和应用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描述: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逐渐深入,教育的方向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体育教学虽然不是作为各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但是其教育意义与教育作用不可忽视.而在初中时期,虽然学生在思想以及思维上发育未能完善,但是却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不但需要注重思想以及知识方面的教学,同样也需要对身体方面的锻炼.所以研究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初中体育教学教学实践,将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0图] "从习气中解放出来"——马一浮儒学的系统性格及其旨要
作者: 暂无 出版日期:2007-01-01 关键词: 传统主义  接续圣贤血脉  气质之偏  物欲之蔽  回向生命  习气  回向原典 
描述:马一浮一生以儒为宗,贞守儒家义理.接续圣贤血脉于垂绝是其儒学的整体性关注、以儒为宗思想的时代性表述,亦是他晚年萦绕不去的关怀.综会<六艺>于一心的本质性格、内容总纲,指示回向原典、回向生命以接续圣贤血脉的正路,以"去除习染"充实宋明儒"变化气质"核心课题的工夫论纲领,破习以见性,形成马一浮儒学的系统性格.配合着以儒释儒的诠释性格、经学形式与诠释语言的古典形式,所呈现的面相与立场,是一典型的传统主义,亦可权说为一原典主义.他特别强调去除习气(习染)的为学工夫,认为"从上圣贤,教人识取自性,从习气中解放出来".他的习气概念概括了"气质之偏,物欲之蔽"而有七层涵义,且以私见之蔽或知见障为习气之深者."变化气质之偏"则又是他讲及"变化气质"时的实际概念.他总判习气是心中之夷狄,埋没本性之具.他判"今人类只在习气中生活".马先生为儒之狷者清者,不跟着举世风靡的习气走.他的传统主义的立场是对"举世风靡"的存在的超越,亦是对"举世风靡"超尘拔俗之"慧照内发".马一浮儒学所透射出来的一个文化深意要义是人生不能建立在习气上,人类社会不能建立在习气上,世界不能建立在习气上.
[0图] "人间佛教"的先声:梁漱溟、太虚关于佛教入世转向问题的论争(下)
作者: 暂无 出版日期:2010-01-01 关键词: 佛法  菩萨行  支那内学院  中国化佛教  人生佛教  梁漱溟  太虚大师  入世  人间佛教  佛教思想 
描述:20世纪二十年代初,梁漱溟和太虚大师之间有一场关于佛教入世转向问题的论争。梁漱溟判定佛教的本质为"出世",无益于应对"此时此地"的各种危机,当重振儒家精神以把中国导向新路;太虚大师则持论相反:出世的佛教不是佛教的全体和究竟,立足人间,践行"上求下化"的菩萨行,正是佛教本义。论争所涉面不广,回合不多,无法像"科玄之争"那样引人侧目,很容易被历史遮蔽,但意义重大—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正是在论争中渐渐清晰、成型。二十年代末,太虚大师正式打出"人生佛教"的旗帜并在理论上逐步完善,印顺法师对"人间佛教"做出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以后一百年间,海内外许多高僧大德实践并证成了"人间佛教"的道路,如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等。可以说,"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传统佛教的近代化尝试,和中国现代化历程息息相关,且这个过程直至今天远未结束。所以,细致爬梳史料,理清"梁太之争"的曲直,可以一窥近世佛教面对"古今"、"中西"、"中印"、"儒释"等诸多错综关系时的复杂处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当代佛教的各种面向和当代"人间佛教"的弘化实践。
[0图] "亲亲相隐"与正义缺失
作者: 暂无 出版日期:1997-01-01
来源: 山东法学
关键词: “亲亲相隐”  正义原则  柏拉图  中华法系  法律文化  现代法治国家  儒家学说  《理想国》  形式正义  法律制度 
描述:“亲亲相隐”与正义缺失●宋焱先秦之际,我国曾诞生了许多学术流派,其中,儒、法两大学术流派,对中华法系独特品格之形成影响最大。法家学说对中华法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封建刑律中刑罚的实施方式上,①此不赘述。相形之下,儒家学说对中华法系的影响,意义更为深远,...
"乡村儒学讲堂"的资源动员及其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作者: 袁璟   出版日期:2016-01-01
来源: 郑州大学
描述:"乡村儒学讲堂"的资源动员及其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消解--基于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 何雅媚   出版日期:2014-01-01
描述: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2000)指出:许多有相当英语程度的中国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当西方人怀着敬意探询Confucianism/Taoism(儒/道)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继而提出"中国文化失语"概念。这一现象与新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目标相悖。
[0图] "中"义源流考略
作者: 暂无 出版日期:2003-01-01 关键词: 中庸  无为  不二  中道   
描述:儒释道三家都有自己对"中"义的理解,并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对宇宙人生真理的把握,即皆把"中"视为其世界观的最高原理.尽管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表述语言和方法,但在历史文化的演变中,却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精神.
< 1 2 3 ... 5312 5313 5314
Rss订阅